首页 > 公益 > 正文

公益机构力破志愿服务专业化难题

中华青年网 2015-11-18 11:16:53

  中国的志愿服务浪潮近几年蓬勃兴起,到孤儿院探望孩子、到赛场做服务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,但还有大量具有公益之心的志愿者却难以找到适合的服务岗位,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士,缺乏公益支持和岗位对接,导致服务成效难以保证。

  相比之下,专业志愿服务在国外发展得比较成熟,而且有一个洋气的拉丁语名字“ProBono”。专业志愿者主要承担哪些工作?如何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专业化?

  >>现状

  相比捐时间人们更愿捐钱

  日前,在第二届专业志愿服务亚洲峰会活动上,新加坡联众咨询机构公布了《亚洲ProBono现状研究成果》。ProBono是拉丁语,翻译成中文即专业志愿服务,是指专业人士利用自己的时间、技能、经验和资源,为社会提供无偿的专业援助行为。

  此项研究历时6个月,对6个亚洲国家的企业、志愿者和中介机构进行了调研,共中国、韩国、泰国在内的100多家非营利组织参加。结果显示,中国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只有不到5%的技术型人才;中国内地的志愿服务参与率只有6%,相比之下,33%的人愿意捐钱。

  “人们更愿意捐钱,而不太愿意捐时间。目前全国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只有几十万,不到100家机构能得到专业化服务,原因就是缺少中间型支持机构”,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(以下简称“惠泽人”)创始人翟雁分析。

  为此,惠泽人2011年初在北京启动了专业志愿服务援助项目,搭建专业人士与公益组织之间的对接与匹配平台,为公益组织输送更多的志愿者,同时解决专业人士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需求。

  “其实我们更像是‘媒婆’。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较弱,而那些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找不到NGO,这就需要我们把他们介绍到一起,并起到‘催化剂’的作用。”翟雁说。

  志愿服务专业化是不是“陷阱”

  行动起来的公益机构远不止惠泽人一家。去年12月,友成基金会、公益研究院联合爱立信、英特尔公司等一起成立了中国专业志愿服务联益会。之所以是“联益会”而不是“联谊会”,是因为发起者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机构能够相互助益,而不仅仅是加深友谊。

  联益会首届轮值主席彭艳表示,中国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年轻公益组织显然

  还没有抱团发力,需要一个开放平台把大家凝聚起来。

  然而,学界其实一直争论志愿服务要否需要专业化的问题。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朱健刚在研究中发现,社会工作专业中经常将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对立起来。社工人眼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化,每一个志愿者达到专业水平,服务才是真正有质量的。也正因为大量志愿服

  务存在不专业性,导致一些矛盾和冲突存在。

  也有学者明确提出专业化是陷阱,如果太强调专业化,职业化志愿服务可能会扼杀志愿者活力。朱健刚的观点是,非专业化、降低门槛是志愿者服务发展非常重要的动力,不要有太高的门槛。“但公益组织吸引志愿者长期做志愿服务,必须要有专业化的路径,”朱健刚说。

  >>困惑

  ProBono要建在最后100米

  目前,专业志愿服务在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同。

  翟雁认为,未来首先要动员更多人关注到专业志愿服务。再帮助民间组织找到切实需求,把需求转化成岗位,让专业人士和这些需求对接。根据惠泽人的经验,这个匹配的工作特别难。他们用了3年的时间学习到怎样开发岗位,如何

  组织志愿者成为工作组。

  “ProBono必须是工作组,成员一定是跨界的,这也是它的创新点,能够解决某一个组织、某一个部门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。”翟雁认为。

  翟雁说,推动志愿服务发展,并不是一个机构可以做成的,需要上游的企业,需要中游的研发,也需要下游的激励、动员,更需要在

  、最后100米组织实施的大量志愿者。

  “我们希望做成一个真正的ProBono平台。不是建在空中,而是建立在社区、街道这样的基层,是整个社会的最后100米。每个专业志愿者通过基层平台进入自己社区提供服务。另外,我希望联益会五年后至少有100家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。”翟雁说。

  >>未来

相关报道

标签: 志愿服务 公益 难题

热评排行